中华白海豚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区分这一物种。以下是中华白海豚的主要形态特征:
体型: 中华白海豚体型中等,成年个体通常长度在2.2到2.7米之间,雄性体型稍大于雌性。新生幼仔的长度约为80到100厘米。
颜色: 中华白海豚的身体呈灰色至深灰色,但颜色可能会因个体、年龄和环境而有所变化。它们体侧通常带有淡色至白色的斑点,这些斑点在幼仔时更加明显,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减少。
背鳍: 中华白海豚的背鳍呈三角形状,位于背部中央,呈深色。背鳍的形状和颜色有助于区分不同种类的海豚。
嘴部和头部: 它们的嘴部呈喙状,嘴部的颜色通常与身体颜色相似。头部相对较大,有明显的眼睛和耳孔。
鳍: 中华白海豚的背鳍是其特征之一,此外还有胸鳍和尾鳍。这些鳍有助于它们在水中的稳定和移动。
行为: 中华白海豚的行为也是其形态特征之一。它们会在水面跃出、穿越波浪等,这些活动可能与社交行为、寻找食物或其他生态活动有关。
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型,喙突出狭长,刚出生的白海豚约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2.0~2.5m,最长达2.7m,体重200~250kg。背鳍较小,位于近中央处,呈后倾三角形;中华白海豚虽然不像印度洋白海豚和大西洋白海豚那样具有显著突起的驼峰,但其背鳍基部也明显增厚,这使得其背鳍基部看起来很宽。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运动极为灵活;尾柄具发达的背脊和腹脊,尾鳍呈水平状,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叶,有利于其快速游泳。眼睛乌黑发亮,很多个体的眼睛周围聚集黑斑,从而形成“熊猫眼”。上、下颌的每侧都有29~37枚圆锥形的同型齿(上颌每侧齿数=30~37枚;下颌每侧齿数=29~35),齿列稀疏。吻部狭长,长度不到体长的十分之一。喙与额隆之间被一道“V”形沟明显地隔开。脊椎骨相对较少,椎体较长。幼年个体暗灰色,成年后全身呈浅粉色或灰白色,很多个体在背部散布有许多细小的灰黑色斑点,老年个体通常全身乳白色。
白海豚身上的粉红色并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这与调节体温有关。一般会从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为成年的粉红色。
标本识别:体粗壮,喙中等长,背鳍基部形成增厚的脊,上有近三角形的较大的背鳍,鳍肢和尾叶均宽,均具圆的梢端,标本最大体长约2.6米,下颌前端略超出上颌,喙与额隆间没有深的凹痕为界,背鳍基部形成增厚的脊;尾柄具发达的背脊和腹脊;幼体时为暗灰色,随年龄增长变浅,亚成体灰色和粉红色相杂,成体纯白色,常由于充血而透出粉红色;有些成体的身体上有暗色斑点,少数个体在呼吸孔后的颈部有暗色斑点形成的环。
总的来说,中华白海豚的形态特征包括体型、颜色、鳍的形状等,这些特征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了解这一独特的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