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绿色环保从我做起

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这场人与垃圾的战役中,人们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文章1914浏览1219304本站已运行5929

大型商务综合体中垃圾分类成难题?北京这地儿有妙招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垃圾分类在很多居民小区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许多大型商务综合体中的垃圾分类成为难题。凯晨世贸中心的物业公司,在街道的帮助下,从去年11月份就引进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企业,对全楼垃圾进行二次分拣。

  经过专业人员的精细化分拣,每天不仅能从其他垃圾中分拣出700公斤可回收物,还能分出将近三分之一的厨余垃圾直接堆肥……他们总结了半年多的经验,可供推进商务楼宇垃圾分类借鉴。

大型商务综合体中垃圾分类成难题?<a href=https://www.ljfl5.com/tags/beiji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北京</a>这地儿有妙招

  回收企业工作人员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

  三成厨余垃圾

  直接堆肥

  凯晨世贸中心属于金融街街道,总建筑面积19万余平方,办公区内进驻了中化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也有餐厅、咖啡厅等多家餐饮单位,“不算访客,每天楼内的员工就将近6000人。”凯晨世贸中心中化金茂物业员工何佳介绍。

  这么多的员工,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量自然不少,负责垃圾回收的北京必发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吕宗武说,“整个大楼里每天的厨余垃圾都超过6吨。”大厦的地下一层去年翻新的垃圾分类平台中,专门辟出了一个厨余垃圾的存放间,一拉开这个门,一股冷气扑面而来。

  这股冷气来自于对门的墙上开足马力工作的两个制冷机,轰鸣声中,在室内面对面说话都得提高声音才能听见。记者穿着短袖长裤进去不到一分钟,胳膊上就冻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这是凯晨世贸中心去年对垃圾房进行改造时,专门增加的制冷设备,整个房间的温度都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下。

  “因为厨余垃圾每天只有一次清运时间,我们这里是上午10点左右,很多厨余垃圾都要在这里存放十几个小时。必须冷冻,才能避免腐烂,减少异味。”何佳说。低温确实有效,整个屋内分两侧摆着几十个厨余垃圾桶,记者在其中停留了十几分钟,打开了好几个垃圾桶的盖子,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闻到异味。

  分两侧存放的厨余垃圾桶也暗藏玄机。吕宗武打开了几个厨余垃圾桶的盖子让记者观察两边的区别,一边的桶中都是择下来的生叶、菜根等生菜,另一边的桶内则装着剩饭剩菜

  “这是我们后厨分拣好的厨余垃圾,把生菜和过油后的剩菜剩饭分开,减少后期资源损耗。”吕宗武介绍。之所以会进行这样精细的分类,还是为了减少后期的资源浪费。因为生菜可以和园林垃圾一起直接堆肥,不需要再进行二次处理,而剩菜剩饭中的含盐量和含油量比较高,必须经过脱盐和脱油,然后才能发酵处理。“后期的处理是很复杂的,我们提前把这两者分开,不仅可以做到厨余垃圾减量,也能节省很多能源。”

  而要做到生熟分开,其实并不需要太长时间。必发公司从去年11月份进驻凯晨世贸中心,在对后厨员工培训后,在前期每天派出员工在这个门口“把守”,查验之后才统一存放。“只用了不到10天时间,后厨就把分类做得特别好了。”

  可以直接堆肥的厨余垃圾比例挺高,每天都盯在现场的必发公司项目经理徐彦杰做过精细统计,“我们通常把生菜装在240升的大垃圾桶里,剩菜剩饭装120升的小桶,每天厨余垃圾要装40多个绿桶,不需要二次处理的生菜能有十几桶。”

  每天“抢救”

  700公斤回收物

  在厨余垃圾间旁边,是面积大了一倍的垃圾分类操作间,正中间是长方形的超大分拣台,这也是凯晨世贸中心物业为了做好垃圾分类而专门改造的。操作台面高度1.1米左右,成年人在分拣垃圾的时候不需要弯腰,台面的长度约10米,宽约3米,上面堆着五六个鼓鼓囊囊的黑色大垃圾袋。何佳表示,这些都是物业的保洁人员从楼内的其他垃圾桶中取出集中清运过来的。“每天午后都会产生600多袋这样的垃圾,以前就是压缩后直接扔掉。”

  几名必发公司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正在拆分这些黑塑料袋,进行集中二次分拣。这些袋中大部分都是横七竖八堆放的、使用过的塑料餐盒。志愿者将餐盒中的剩饭菜刮出倒入身边的厨余垃圾桶后,把餐盒集中摞在操作平台上,不到半个小时就堆出了一尺多高。

  “因为受疫情影响,还没有开放堂食,员工午餐都是盒饭,每顿饭的塑料餐盒都得4000多份,两餐加起来将近1万个餐盒。”何佳给记者算了算账。

  “因为回收价值太低,用过的塑料餐盒,在多数社区都是做为其他垃圾直接废弃的。以前我们也是这样处理,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里,每天的餐盒实在太多,如果都不回收,我们觉得实在可惜。”公司为此专门调整了二次分类办法,每天在凯晨世贸中心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也从4人增加到7人,就为了对所有的其他垃圾都破袋后,再进行精细化二次专业分拣。

  质外包装、饮料瓶等都挑出来,用过的塑料餐盒清理出来,用高压水枪集中冲洗后再统一存放。“这些餐盒分拣出来后,还得至少冲洗两次,每天两个高峰时间段,我们7个人一起,也得大概两个半小时才能收拾完。”徐彦杰说。

  但是这种辛苦也会带来让志愿者们满意的回报——每天他们都能从这些垃圾中又分拣出200公斤左右的纸箱以及500多公斤低价值可回收物,“虽然都是低价值回收物,但是我们能找到下游的接收点,能让它们进入回收渠道。如果我们不分拣,这些东西也会被扔了,不仅这些资源被浪费了,后期垃圾处理的压力也会增加。”

  混装垃圾

  分拣率下降一半

  根据吕宗武的介绍,这一个多月来,除了每天6吨的厨余垃圾之外,整栋大楼每天还会产生10吨左右的其他垃圾,通过精细操作,每天从其他垃圾中能再“捞”回700多公斤的可回收物。粗略估算下来,目前从其他垃圾里面分拣出10%左右的可回收物。

  就在去年12月份,凯晨世贸中心刚刚聘用第三方企业进行垃圾分类二次处理时,这个比例还能达到20%甚至30%。分拣率下降了一半多,是不是意味着垃圾分类没有坚持住,分拣工作退步了呢?

  针对疑问,吕宗武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并且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分拣率这么大幅度下降,不是我们后期不认真分类,而是很多人都主动提前做好分类了,不再混投混装了。这个数字下降,其实是好事。”

  这个判断也有事实依据。在垃圾分类的操作间里,围绕着分拣台边上,堆放着好几个长度一米左右、半米多深的整理筐,志愿者从黑色大塑料袋里清出来饮料瓶、易拉、纸质外包装等可回收物后,都分门别类地扔在这些筐里。志愿者从下午两点左右开始进行集中分拣,到下午3点半左右时,午餐后收集上来的几百袋黑色垃圾袋基本分拣完毕。单独放在操作台上的塑料餐盒已经堆出了好几摞,每一摞都有一米多高,而这些整理筐里装的东西并不多,多数易拉罐在被挑出来扔到筐里时并没有被压瘪,也没有装满一筐;饮料瓶也只有半筐,装纸质外包装的整理筐里甚至只有浅浅的一层。

  “我们刚进场的时候,每餐后清理处理的饮料瓶能装好几大筐。”吕宗武说,从其他垃圾分拣出来的可回收物变少,始于月初垃圾分类正式开始时。而且他也曾经对回收上来的饮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做过统计,总量上与去年冬天时并没有太多改变,从其他垃圾分拣出来的数量减少了,说明大家都直接投在可回收物垃圾箱袋里了,仍在混装的变成了少数。吕宗武正是基于这些数字给出了自己的推断,“分拣率下降,说明每个人主动分类的意识提高了。”

  “凯晨世贸中心是我们街道在商业楼宇推动垃圾分类的两个试点之一,已经探索出了能满足居民需求、符合街道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管理经验”。金融街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杨坤介绍,街道下一步将在辖区的58座商务楼宇中推广这些经验,帮助商务楼宇从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推动垃圾分类投放、源头分拣的意识深入人心,有效实现辖区居民、白领从不会投到有序投放的转变。”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周明杰

  流程编辑:TF020

赞一下
成都垃圾分类的意义_生活垃圾分类的好处_干湿垃圾区分 - 垃圾分类宣传网
上一篇: 垃圾分类后,市民如何规范分类、投放?刚刚烟台召开新闻发布会
下一篇: 垃圾分类进车厢,公交职工“兼职”分类“教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